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是丽江市委、市政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提出的奋斗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2009年三大基地建设已成绩初现。实践证明,建设三大产业基地,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丽江实际的正确选择,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丽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要以此为重点,咬定目标不放松,举全力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生态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完成农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6%。推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抓好省
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是丽江市委、市政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提出的奋斗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2009年三大基地建设已成绩初现。实践证明,建设三大产业基地,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丽江实际的正确选择,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丽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要以此为重点,咬定目标不放松,举全力继续加大建设力度。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生态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完成农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6%。推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抓好省政府确定的14个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区建设,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0万吨。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生态小集镇。建设优质油料、蔬菜、水果、药材等优势产业基地,完成80万亩核桃、膏桐等林果基地建设及低产林改造。种植烤烟10.6万亩,收购烟叶31.6万担,建设金沙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发挥拥有世界最大的天然螺旋藻生产基地的优势,探索螺旋藻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整合资源,规范养殖生产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加大源头治理,严格生产准入制度,强化销售环节,发展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螺旋藻产业。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发展特色养殖,实现畜牧产值17亿元,增长5%。表彰先进,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落实发展县域经济考核奖励办法,支持县(区)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提高县(区)之间产业发展分工与互动的关联度,打造现代生物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群,使生物产业在出口创汇、招商引资、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立项扶持项目等6方面实现新突破。继续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监测管理。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群众增收的关系,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的长效机制,按照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发展产业,建一个基地,绿一片山水,富一方群众。加大森林管护力度,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设公益林24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森林丽江。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骨干产业,抓好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加总量,提升质量,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具有丽江特色的工业体系,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增长16%。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强化规划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在合作建设园区和一园多区上取得突破,推动工业向园区化、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清洁化和旅游化方向发展。落实科技奖励办法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企业引进合作伙伴联合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矿产资源规划,严把探矿权、采矿权准入关,整顿和规范开发秩序,整合资源,促进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发挥金沙江干流系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而丽江拥有600多公里江段的优势,按照国家规划可建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的要求,继续配合做好在建的金安桥、阿海等6座电站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待建的两家发电站的前期工作,争取把金沙江各级电站的总部设在丽江。实施好文海和腊姑河水库等项目,培育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落实开发与保护并举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做好水电开发区域的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促进产业配套发展,延伸水电产业链,走可持续的新型水电开发之路,把境内金沙江段打造成为绿色、清洁能源开发的示范窗口。改革电力管理体制,推进农网、城网改造及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建设。积极开发小水电、风能和太阳能,建设沼气池4000口。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充分利用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拥有世界三大遗产的品牌优势,深化旅游业改革,把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建设与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接待游客8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15%。继续实施好古城、老君山国家公园、玉龙雪山景区综合开发和环境整治、泸沽湖机场、女儿国、旅游环线等项目工程。继续推进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攀西经济区区域合作,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打造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创新文化旅游特色商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提升旅游业的魅力、可持续发展力和综合效益。完善规划体系,整合规划成果,力争完成龙蟠、永宁、永兴等5个乡(镇)的规划。做好世界自然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实现各类规划全覆盖。引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把现代文明、历史神韵、民族文化、自然特色等要素,科学地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中心城区、县城、小集镇和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倡导和发展会展、科考旅游,规范农家乐、观光农业等大众旅游,通过旅游平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开展城市形象设计工程,以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载体,完善城市景观节点和轴线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主题。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步伐,做好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前期工作,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