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高新服务 >> 借鉴香港高校评价体制 拟定整肃学术不端策略
借鉴香港高校评价体制 拟定整肃学术不端策略
2010年07月0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未知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86人参与

应该创设一个环境让教员能够安安心心、规规矩矩地在学校做学问,而不是到处去演讲、发表东西和赚外快。这样不仅影响教员的个人学术研究,也对大学教育不利。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之一。香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因为香港当时只有两所研究型大学,即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这两所大学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考进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就是为学术研究而来,和其他学院培养的实践性人才有所区别。但是,1997年后,所有的学院都提升到了大学,每个大学都希望模仿港大、中大和科大成为研究型大学,

    应该创设一个环境让教员能够安安心心、规规矩矩地在学校做学问,而不是到处去演讲、发表东西和赚外快。这样不仅影响教员的个人学术研究,也对大学教育不利。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之一。

  香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因为香港当时只有两所研究型大学,即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这两所大学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考进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就是为学术研究而来,和其他学院培养的实践性人才有所区别。

  但是,1997年后,所有的学院都提升到了大学,每个大学都希望模仿港大、中大和科大成为研究型大学,但实际上面临很多障碍和困难。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并不在研究上,二是学校教员的研究素质无法同时跟进。所以高等院校的定位应有所区分,有些学校是训练学生做工匠的,有些则是训练学生做研究的。

  全部往研究型大学发展后,带来的结果是看似繁荣,但其实学术界存在很多问题。

  香港高校原有评价体制显弊端

  香港也曾采用类似内地、以发表著作的数量作为评比教职的方式。尤其到评终身教职之时,教员的研究和出版著作变得很重要。

  然而,后来发现这样的评价体制不太切合实际情况。香港大学的教员多数从欧美聘任,到香港后,人文社科特别是社会学和政治学很多教员都集中做中国研究,如果要把研究拿到国际性期刊去发表是很不容易的,尽管有些很有意义,但因为单纯做中国研究的论文很容易被国际性期刊拒绝,这对教员很不公平。

  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员的初聘期一般是六年,在第五年结束时会决定评估是否要给予他终身教职,五年时间要求他不仅教学很突出,而且能在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这对年轻教员来说不太现实。

  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现行评价体系

  香港的大学有另一套评价体系。对教员而言,第一是对教学的评价。除去现行通用的学生评估因素,我们还设立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或教员教学与研究评估委员会(一般由五位老教员组成)。到第四、五年聘期时,评估委员两人一组,不定期去听该教员每学期的课,两两一组,共有三次。至少从教员本身来讲,老教员对新教员的评价更客观。评估时,每个人可以非常客观地评价这个教员,再讨论学生的评估,这样做不会让教员为赢取学生的评估而有错误的教育引导方式。

  第二是对教员的研究作评估。第五年,除去发表的研究成果外,我们会请他把自己正在写的具有代表性的、突破性的研究课题上交,然后学校会寻找亚洲或西方对此相关课题有深入了解的十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来评审没有发表的文章,并给出比较详细的报告,讨论有多少人认为他的研究领域在未来有潜力。如果大多数认为有潜力,就留下来,相反就需要淘汰。 这样的方式比较残酷,但是更客观,我们会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而尽最大努力地客观评价。相比较而言,中国内地、台湾、澳门、新加坡采用以著作的数量来衡量教员研究水平的方式,可能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损失有潜力的教员,也会形成不严整的学风。

  解决学术不端的可行策略

  学术研究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目前,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高等院校校长多是行政任命,对校长角色不太明确,所以也不太知道怎么治理一个学校,并且任期太短。相比之下,哈佛大学校长的标准和责任非常明确:第一,一定要发展出一些有特色的学术研究;第二,在任期间,不可从事与学术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带博士生,其职责就是好好经营学校,否则对学术发展不利。

  此外,内地教授的工资还是偏低,当前也有一些奖励方式,但是它的内容如何评估仍然值得讨论。应该创设一个环境让教员能够安安心心、规规矩矩地在学校做学问,而不是到处去演讲、发表东西和赚外快。这样不仅影响教员的个人学术研究,也对大学教育不利。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之一。

  香港高校即使是新来的教员,工资也不低。对于新来的教员,头三年或头五年,他们的研究方案能得到专门为年轻人创设的研究经费,不受资历限制,也可以在其他的研究项目上和老教授共同竞争。在审核项目方面,一般不由香港各个大学的学术评估委员会来评估,而是从全世界找与这个项目相关的某几位知名专家来组成委员会评价,从而跳出这个圈子,获得客观评价。

  像研究型的香港科技大学,规定教员一年最多开两门课,为的是鼓励教员做研究。香港高校都很注意为教员创设做研究的环境,假如一个教员同时进行几个研究项目,还可以用经费来抵免一门课。这些都是很人性化的做法,既然这所大学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那么我们就要为学术研究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wzbj-1)
我要跟帖
86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