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陕西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举行科技合作签约宋红梅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前排左二)在渭南国家高新区调研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左二)在中电科集团第20所调研“十二五”开局第一年,三秦大地春潮滚滚。陕西,从南到北,由东至西,自上而下,全省飞扬着统筹科技资源、率先建设创新型区域的旗帜,云卷云舒着别样风采。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定格在这里!科学决策胸怀激情大调研三十六条谋巨变2011年,陕西迎来了又一个“科学春天”。2009年6月,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陕西区域发展上升到了国
2011年4月25日陕西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举行科技合作签约 宋红梅摄??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前排左二)在渭南国家高新区调研
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左二)在中电科集团第20所调研
“十二五”开局第一年,三秦大地春潮滚滚。
陕西,从南到北,由东至西,自上而下,全省飞扬着统筹科技资源、率先建设创新型区域的旗帜,云卷云舒着别样风采。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定格在这里!
科学决策 胸怀激情大调研 三十六条谋巨变
2011年,陕西迎来了又一个 “科学春天”。
2009年6月,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陕西区域发展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规划》给陕西确立了全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将经济区明确定位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科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金钥匙’,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金钥匙’。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同时,《规划》先后7次提出‘探索’一词,专章强调构建创新型区域,实际上就是赋予了我们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将陕西列入了国家重点领域改革试点范围,承担起建设‘中国科技特区’的历史使命。”
面对机遇,怀抱激情,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在推动区域创新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上取得明显突破,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立中国‘科技特区’的责任”。
面对机遇,不可错过,但胸无成竹,就是蛮干!
统筹科技资源,统筹什么,如何统筹?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的科技资源状况如何?????
陕西的决策者既满怀信心,又特别审慎——打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战,首先要打好一场调研战。只有调研,才能掌握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真正命脉所在,才能拿出一套科学发展的决策举措,才能有的放矢地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2010年1月15日,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调研工作方案》迅速出台。于是,一场举全省之力,规模空前,蔚为壮观的大动员、大调研、大总结就此在三秦大地上演。
“大调研”的范围史无前例之“大”!调研涉及西安、宝鸡、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十一个市(区)和省科技厅、国防科工委等17个委、办、厅、局。
“大调研”的内容前无所有之“大”!内容涉及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政策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科技资源现状分析、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研究、科技金融统筹合作机制研究等22个课题。
调研时刻牵动着陕西省主要领导的神经。
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副省长朱静芝等率先垂范,深入市县,考察园区,走访企业,广泛座谈。
从春寒料峭到丹桂飘香,9个月,270天,陕西上下,众志成城,形成了22份课题报告,完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调研报告》。
在陕西省科技厅,记者看到,总报告高屋建瓴,条分缕析,共分为陕西科技资源现状、问题与成因、成绩与经验、挑战与机遇、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措施6个部分,设想实施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建设“八大工程”露出雏形:分别为深化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军民结合科技产业建设工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程、科技服务业培育工程、技术转移促进工程、县域经济科技支撑工程和知识产权应用工程等。
详阅着沉甸甸的调研报告,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指出:要统筹这些资源,必须捅破中央科研单位与陕西地方政府之间的“两张皮”现象;捅破科研活动与经济建设之间的“两张皮” 现象;捅破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市场机制之间的“两张皮”现象,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在“合”字上做文章,改变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政府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分离状况,把“拥有资源”变成“利用资源”,力争在三五年内将“科技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从“科技大省”变成“科技强省”。
风起绿洲吹浪高,雨从青野上山来。
2010年1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和6个《实施意见》訇然而出。
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告诉记者:为了这份《决定》,两年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数十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前后两任省长勤躬不辍紧紧接力,全省上下调研几近两年,起草《决定》劳神用心八个月。真真正正是一份体现着陕西决策者雄心的《决定》,是一份凝结着一群人心血的《决定》,是一份探求统筹科技资源“金钥匙”的《决定》。??
决定提出:“十二五”期间,陕西要举全省之力推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坚强步伐。不仅要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壁垒,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要加快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大力发展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省内装备、技术等科技要素开放流动共享。不仅要以项目为纽带整合科技资源,筛选并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具有较强全局带动力的重大科技专项;还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从今年起省级科技经费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重大项目产业化,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要确保销售收入的3%以上用于研发。不仅要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种形式的研发平台,支持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形式与企业合作;还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金融合之路,鼓励研发成果快速孵化为科技企业。
决定明确:“十二五”期间,陕西要在建设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战役中,攻克10个资源主导型产业方向的关键技术(链),开发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品(群),建设10个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择优扶持100个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50个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重点抓好100户军民结合企业,重点支持实施100个军民结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实现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着力打造10家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产值过百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集团),重点培植100家成长性好、带动作用强、产值上十亿元的创新型示范企业。到“十二五”末,攻克200项资源主导型产业关键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品(群)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科技基础资源共享水平达到2009年的15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达到300亿元。
由三十六条“科技策略”汇编的《决定》,吹响了陕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集结号。从此,三十六条成为陕西科技工作“十二五”的关键词。??
三十六条化作徐徐春风,吹绿秦岭南北。
三十六条涌起阵阵春潮,浪拍渭河两岸。
让我们一一领略陕西统筹科技资源的波澜壮阔。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