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新闻资讯 >>  “十二五”末年均7500万人“农转非”?
“十二五”末年均7500万人“农转非”?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贾婧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114人参与

本报记者贾婧“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有一组指标——‘城镇化率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我根据这个数字进行了计算。按照我国现有人口计算下来,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农村有1400万到1500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来。如果增加4个百分点,到‘十二五’结束时,每年要有7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代表在下午的团组讨论会上给《“十二五”规划纲要》里的“城镇化率指标”做了道算术题,他笑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纲要里提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相当多的农村人口到

???? 本报记者 贾婧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有一组指标——‘城镇化率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我根据这个数字进行了计算。按照我国现有人口计算下来,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农村有1400万到1500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来。如果增加4个百分点,到‘十二五’结束时,每年要有7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代表在下午的团组讨论会上给《“十二五”规划纲要》里的“城镇化率指标”做了道算术题,他笑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纲要里提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相当多的农村人口到了城市。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口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这个数字应该出现在规划纲要中,并且应该精确统计。”秦绍德表示,精确统计是对社会负责的体现,“这7500万人里就包括现在说的农民工。按照城镇化的定义,他们跟城镇有长期劳动关系,并且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他们的身份已经由农民变成了城镇新工人、新居民。再加上他们的子女,这部分人的教育问题、社保问题怎么解决?”

  “7500万这个数字国家发改委应该放入报告中。否则,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测没有依据。”秦绍德说,这种绝对数字,对一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都非常重要。

  “我们要多办多少学校,要怎样解决这部分人的社保问题?这些都要做到未雨绸缪。”同组的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陈伟兰代表对此也表示认可。她表示,现在很多地区发生的学校和幼儿园人满为患和大学生毕业求职难就是因为这项工作没有到位。

  “对人口的发展要有预测和规划,才能使全社会稳定发展。” 陈伟兰说。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114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