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高新企业 >>  分合之间 恩怨 情仇
分合之间 恩怨 情仇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宗雯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87人参与

今年5月,在沉寂中前行的国美爆出惊雷:股东大会上,黄光裕夫妇连投5项否决票。其时掌管国美的陈晓公开放言:“黄光裕不顾国美死活。”“黄陈”矛盾的真正爆发。以前一提到国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黄光裕的公司,现在的国美,团队气氛更加浓厚,核心人员都站到了陈晓一边。黄光裕与陈晓,两位家电连锁业风云人物间的恩怨可谓跌宕起伏,甚至被有些业内人士评价为近似“现代版勾践复仇”。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拉开了其并购大潮的序幕。陈晓从中国家电业第三强永乐电器董事长变成了昔日死敌黄光裕手下的职业经理
  今年5月,在沉寂中前行的国美爆出惊雷:股东大会上,黄光裕夫妇连投5项否决票。其时掌管国美的陈晓公开放言:“黄光裕不顾国美死活。”

  “黄陈”矛盾的真正爆发。

  以前一提到国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黄光裕的公司,现在的国美,团队气氛更加浓厚,核心人员都站到了陈晓一边。

  黄光裕与陈晓,两位家电连锁业风云人物间的恩怨可谓跌宕起伏,甚至被有些业内人士评价为近似“现代版勾践复仇”。

  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拉开了其并购大潮的序幕。陈晓从中国家电业第三强永乐电器董事长变成了昔日死敌黄光裕手下的职业经理人。

  此后,黄光裕、陈晓,这两个在家电圈极具分量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演绎了从竞争对手到并肩作战,从“惺惺相惜”到公开决裂的连续剧。

  收购永乐 “黄陈”走到一起

  2006年,陈晓担任“新国美”的总裁。黄光裕曾公开说,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

  黄光裕的创业故事在业界已经流传了无数遍。和黄光裕一样,陈晓也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

  陈晓,上海人,今年51岁。1996年,他带领47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并出任董事长。在此后的十年间,永乐成为中国家电连锁业的“老三”。

  2006年,黄光裕和陈晓进入了同一个阵营。那年夏天,国美收购永乐。“老大”和“老三”的结合,也让陈晓和黄光裕走到了一起。随后,陈晓担任“新国美”的总裁,成为国美管理团队中职务上的二号人物。

  很长一段时间,“黄总”是陈晓对黄光裕的称呼。而黄光裕更是公开说,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

  黄光裕落马 陈晓走向了前台

  从这个时候开始,陈晓在国美才开始有了实权。但由于黄光裕案的不明朗,陈晓本人及国美管理团队,依然保持着对黄光裕的敬畏。

  在国美收购永乐之后,陈晓虽然身份是“新国美”的总裁,但毕竟从老板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实权被削弱了不少。收购完成后,黄光裕的持股比例为51.2%,陈晓及永乐团队共同持股12.5%。

  不过,一切都在2008年底发生了变化。

  黄光裕出事后,陈晓被推上了前台。上述知情人士分析,陈晓擅长韬光养晦,在国美内部虽无亲信,但也未树敌。一直以来,陈晓的身份很中立,加上他的总裁身份,在黄出事之后,陈晓成为大家公认的执掌大局的人选。

  无论在公司的职务,还是在业界的资历,或是被员工的认可程度,国美内部无人能出其右。2008年11月,陈晓临危受命,出任国美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2009年1月16日,陈晓正式出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并兼任总裁。

  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陈晓在国美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实权。

  成功引资 救了国美伤了黄光裕

  一位知情人士说,即便是当时二人有矛盾,也没有公开化,毕竟二人私交还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引入贝恩,是黄、陈二人决裂的直接诱因。

  时至今日,被称为“救火队员”的陈晓已被国美内部公认为领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陈晓主要是通过两个大手笔获得了管理层和员工的信赖。其中一个便是成功引资,帮助国美渡过了最危难的时刻。

  2009年春节刚过,国美高层宣布进行门店策略的调整,全年预计将关闭大约100家店面,进入网络的优化阶段。“国美需要喘息,这也是陈晓上任后第一个大的决断。”上述业内人士称,那次调整主要原因是国美效益出现下滑,如果黄光裕出事后国美资金链再出现问题,危机将更加难以应对。

  2009年4月27日,国美电器发布2008年财报,当年净利润为10.48亿元,同比下降约7%。这也是国美电器自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截至2008年末,国美电器应付票据及银行借贷已达86.57亿元,而当时现金流仅约为30.51亿元。另一方面,国美46亿港元的可转债快要到期,对国美的现金流是严峻的考验。融资,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

  主导融资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陈晓。陈晓创办的永乐电器在2005年登陆港交所,成功集资12亿港元。当时,陈晓与投行的接触很多,也积累了相当的资源。

  2009年6月,引资成功。随着贝恩资本的进入,国美融资不少于32.36亿港元。融资额加上全年的收入,总数达到了60亿港元左右,国美终于“不差钱”。

  陈晓的第一次大手笔,挽救了在危难中的国美,也巩固了自己在国美的地位。

  主导股权激励 赢得“老臣”

  如果说融资解决了国美的燃眉之急,也巩固了陈晓在国美的地位,那么,股权激励则让陈晓赢得了众多国美“老臣”的心。

  陈晓的第二个大手笔便是主导期权激励,让团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就在融资最终敲定的前后脚,国美酝酿的股权激励方案出炉。2009年6月,包括陈晓在内,105位国美管理层获得总计3.83亿股的股票期权。具体包括执行董事王俊洲、魏秋立,以及集团副总裁孙一丁、李俊涛、何阳青、牟贵先等核心人员,甚至包括部分大区老总,总金额近7.3亿港元。

  这是国美第一次进行股权激励。在黄光裕时代,众多“老臣”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陈晓曾公开表示,国美走到今天不是单靠出资人,包括管理团队在内的很多资源的组合让出资人的资金规模不断放大,现在管理层来分享是合理的结果,这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大股东对此也不应反对,因为公司价值提升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大股东。

  至此,利益团队站到了陈晓一边。在网上流传的一首名为《努力》的歌曲,正是由陈晓在内的7名高管共同录制。唱至尾声,陈晓与王俊洲、魏秋立携手,亲密无间。

  放手一搏 陈晓欲去“黄光裕化”

  眼下,上海人陈晓正在精心布置一场其商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赌局”。

  赌赢了,国美电器就会从此改朝换代,更加快速地去“黄光裕化”。赌输了,陈晓将被黄氏家族从国美电器扫地出门、颜面尽失,不排除会从中国家电连锁业“裸退”。

  今年8月5日,来自国美电器董事会的一纸公告,拉开了陈晓夺取国美电器控制权的新“赌局”神秘一角。

  据了解,以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董事会不仅将黄光裕告上了香港高等法院,还直接否定黄光裕全资拥有的ShinningCrown公司发出动议函,要求罢免陈晓董事局主席及董事职务,增补黄燕虹、邹晓春为执行董事等5项提议。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指出,双方从当年的“死对头”、“利益互剥者”,最终却因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走到一起,打着“维护公众股东利益、维护国美电器长远发展”的旗帜,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国美电器去黄光裕行动”。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陈晓目前已经完全获得了董事会的信任,以前一提到国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黄光裕的公司,现在的国美,团队气氛更加浓厚,核心人员都站到了陈晓一边。该人士说,黄光裕和陈晓的出发点不同,黄光裕要维护支配权,不惜代价。因此,在此次矛盾激化之后,董事会与黄光裕的决裂并不意外。(宗雯)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87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