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高新企业 >>  我为什么不惊奇
我为什么不惊奇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向杰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99人参与

■周杰抡本月中旬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通信”栏目刊登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的一封来信,标题为“中国某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抄袭”。短短几天,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了热烈议论。(《文汇报》,9月16日)在眼球和耳膜历经了一轮又一轮“论文抄袭”事件的轰炸之后,我现在确实有点“审丑疲劳”:抄袭?有什么好稀奇!生活多无聊,就当是调剂。在没有抄袭的世界,我活不下去。一开始,我对抄袭事件还有比较浓厚的观望兴趣,可是当我发现,到后来事件往往发展为
  ■ 周杰抡

  本月中旬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通信”栏目刊登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的一封来信,标题为“中国某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抄袭”。短短几天,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了热烈议论。(《文汇报》,9月16日)

  在眼球和耳膜历经了一轮又一轮“论文抄袭”事件的轰炸之后,我现在确实有点“审丑疲劳”:抄袭?有什么好稀奇!生活多无聊,就当是调剂。在没有抄袭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一开始,我对抄袭事件还有比较浓厚的观望兴趣,可是当我发现,到后来事件往往发展为“抄也就抄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抄袭者未必输,被抄袭者未必赢,而且事事大抵如此的时候,我就确实没什么热情了。就像是巴甫洛夫著名试验的反例,最初听见铃声,你以为有吃的,哈喇子流一地,结果是玩你的,啥菜都没上。反复几次,你就连眼皮子也懒得抬了。

  所以,其实不管是有了确切的抄袭数据,还是这个数据高达“31%”,就算是“81%”,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关心的人不会太多。足球都能烂到根子上,造假者依然精神奕奕,打假者差点被打得丧命,哪一个不比这刺激强度高啊?!

  也就是在学术界还能“热议”一下吧,而且还是因为在老外面前丢了人才真急。在自家内部丢人不算耻辱是不?原来被刺痛也是内外有别。

  或许真的是我老了,对什么都不惊奇,刺痛的阈值越来越高。其实我很羡慕年轻人,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就大惊小怪:“哇,怎么是这样!”真有活力。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99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