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高新企业 >>  谁有资格谴责复旦获救学子?
谁有资格谴责复旦获救学子?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向杰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106人参与

■周杰抡悲剧是什么?“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说。当十几位复旦学子黄山遇险获救,回到校内,开始大谈危机公关、权力谋取以及媒体控制之时,我知道悲剧已经上演。24岁的民警张海宁因救他们不幸坠崖身亡,没能成为一个注脚。尽管年轻生命的倏忽而逝令人揪心,但在整个社会的认知层面,“舍己救人”无疑是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它超越了绝大多数人趋利避害的自然天性,是人性当中最美好的闪光点之一,几近神性。然而,我认为,正因为难得,所以导致了它的脆弱。如果根本就不具备对这种超验共同的、
  ■ 周杰抡

  悲剧是什么?“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说。

  当十几位复旦学子黄山遇险获救,回到校内,开始大谈危机公关、权力谋取以及媒体控制之时,我知道悲剧已经上演。

  24岁的民警张海宁因救他们不幸坠崖身亡,没能成为一个注脚。

  尽管年轻生命的倏忽而逝令人揪心,但在整个社会的认知层面,“舍己救人”无疑是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它超越了绝大多数人趋利避害的自然天性,是人性当中最美好的闪光点之一,几近神性。

  然而,我认为,正因为难得,所以导致了它的脆弱。如果根本就不具备对这种超验共同的、真实的信仰,不小心翼翼地呵护,再美丽的东西也如同花瓶一般,不堪一击。即使当时面露戚戚之色,也不过是一种应景。下一秒,便能立即我行我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复旦获救学子这般利己的选择,平日里无可厚非,这一刻,却发挥了撕裂和颠覆的作用,让血肉之躯露出惨淡白骨,令花花世界换上冷冰狰容。

  于是,与他们年纪相仿、也应慢慢体尝人间苦乐、被爱情滋养、受亲情包围的张海宁,其死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笑话。

  于是,我热眼旁观,心冷如冰:我能去舍己救人吗?我敢去见义勇为吗?我能面对一个怀抱残疾小儿乞讨的年轻“父亲”,掏出一枚硬币,而不担心他其实富过几个“我”、孩子只是道具吗?

  我很惊骇:其实,谈论危机公关的复旦获救学子相信什么,我相信什么;他们不相信什么,我也不相信什么。我和他们有何区别?我有什么资格希望我和他们有所区别?我也不知道谁有这个资格。这个发现真让人沮丧。当然,有些人特别愿意做道义上的高蹈,耍个聪明,既彰显了自己,涂污了别人,又给力了朋党,还外带挣点小费。我是做不来的。

  但总要有出路,对吗?我们不能任由沉沦,否则那冰冷世界的海水会淹没头顶,灌入喉咙,让我们痛苦窒息。

  请不要再锣鼓喧天,做点安静的、直达人心的事,把崩坏的殿堂扶起、重建,让人们抬头仰望的时候能看到唯一的准绳。

  我们都需要救赎。?? (向杰)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106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