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科技园区 >>  孵化梦想
孵化梦想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范伟军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105人参与

本报特约记者范伟军北京中关村国图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引入、设立、建设和规模,引人注目。正如“中国孵化器之父”鲁斯坦·拉卡卡的感叹:真是不可思议。审视孵化器建设事业,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发展的最佳战略布局。670家孵化器,44346家入孵企业,累计31764家优秀成功毕业企业,928273名企业从业人员以及60多家上市公司……数字背后,人们看到中国由制造向创造蜕变的希望。回眸

??? 本报特约记者 范伟军

  北京中关村????国图

  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引入、设立、建设和规模,引人注目。

  正如“中国孵化器之父”鲁斯坦·拉卡卡的感叹:真是不可思议。

  审视孵化器建设事业,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发展的最佳战略布局。

  670家孵化器,44346家入孵企业,累计31764家优秀成功毕业企业,928273名企业从业人员以及60多家上市公司……数字背后,人们看到中国由制造向创造蜕变的希望。

  回眸孵化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程,人们发现,随着“专业化+创业导师+创业投资”的全方位实践,中国正坚定向孵化器强国迈进。

  源于嘱托

  一份关于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对策性文件,《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对策研究的汇报提纲》,最早提到了企业孵化器的概念。

  1986年,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武汉表示,要学习国外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通过孵化器为人才流动创造环境,做好创业者的“保护伞”。

  “九省通衢”首开先河。1987年6月7日,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宣告成立,成为“吃蟹”者。

  1988年8月,我国决定开始实行专门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而设立的“火炬计划”。在该计划中,国家把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列为重要内容。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由1987年的2家增至22家。

  针对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宏伟前景,1991年,邓小平同志挥笔写下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我国火炬计划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此为目标,中国孵化器百舸争流,规模化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开始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最具代表性的是,199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由此确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法律地位。与国家发布的有关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一道,形成了引导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营造了有利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关于对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的原则意见》于1994年8月发布,对中国孵化器工作的一些根本原则作出明确规定,促进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范化发展;1996年1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暂行办法》,首次对国家创业中心的各项条件作了具体规定。

  时隔一年,国家印发《关于建立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工作意见》,并在全国办得较好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选择具备国际化条件的北京、重庆、成都等8个单位作为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同年10月,国家认定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10家创业中心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2000年后,科技部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在纪念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20周年工作座谈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这样评价,过去20年,是我们从起步开始探索孵化器事业发展规律到促进孵化器事业超常发展、成为世界孵化器大国的20年,是数万孵化器工作者锐意改革、谱写人生创新篇章的20年,也是数十万创新创业者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20年。

  行于艰辛

  1987年4月10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租赁总参通信部武昌军代表室驻地,作为第一个孵化基地开始创业。

  在武昌一些高校的电线杆及宣传栏上出现了一则小广告:“你想创业吗?你想闯出一番天地吗?我们将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请与××联系,电话……”这是东湖创业中心创始人之一的龚伟等连夜赶制的“招蛋入孵”的小广告。

  龚伟笑称,放到现在,这些广告就是“牛皮癣”,别人一看肯定认为是骗人的。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伊始,缺少属于自己的孵化场地,只能在漕河泾开发区租了几间平房孵化企业。

  1990年,杭州高新区创业中心根据杭州市政府要求,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改造建立,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张峰海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肩负使命的艰苦创业史、创新史。

  在国外经典孵化器理论的基础上,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孵化器理论和实践。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赋予特殊的扶植政策,创造最初必须的孵化条件,普惠成千上万科技创业企业,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无锡可谓是举全市之力建设创业载体,创业载体承载的是无锡转型发展、优化发展的希望。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认为,有什么样的载体建设规模就会有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规模。目前,无锡已建成各类创业载体530多万平方米,目标是2010年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2020年累计3000万平方米。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专业化+创业导师+创业投资”服务上逐渐探索形成特色。

  一大批专注生物、芯片、机电、环保、信息、创意等产业的专业孵化器,因符合市场需求、吻合产业导向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提升和丰富了孵化器的内涵和持久活力。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为强化孵化器拓展投融资功能,发动社会资金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关注与投入,帮助解决创业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计划,为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找到了创业成功的钥匙,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孵化梦想

  “骑着自行车进来,开着轿车离开”。这样的故事,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里一遍遍上演着。

  1993年,凯迪电力进驻东湖创业中心时,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在创业中心的精心孵化呵护下,1999年,成功上市。到2005年时,凯迪电力光一年利税就达4亿元,是东湖开发区纳税最多的企业。

  在凯迪电力创建的同年,曾雁鸣和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共同出资成立成都迪康制药公司。

  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迪康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类似风险投资者的职能,承担了孵化的功能。1997年,创业服务中心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了资本的退出和增值,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介入高科技行业的一次成功尝试。

  无锡尚德则用短短的5年时间,给无锡带来了新兴光伏产业群,产出分别占全国、全球的50%和10%左右,赢得了“全国光伏看江苏,江苏光伏看无锡”的美誉。

  毕业于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的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基站天线的突击尖兵;

  成功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创业中心的新涛(上海)有限公司成长为海外学子的报国赤“芯”;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在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讲述着中国的“膜”术师故事;

  苏州科达、深圳宝安得润电子、分众传媒、大唐电信、海润电子,等等,已然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阵营中的佼佼者,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为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科技企业孵化器,悉心培育,托起了民族科技产业的小巨人,成为了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理想平台,科技创业家梦想成真的摇篮,创新创业文化传播的家园。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105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