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科技园区 >>  面对合成生物学国人要早做准备
面对合成生物学国人要早做准备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宋雪峰  冯国梧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105人参与

本报讯(通讯员宋雪峰记者冯国梧)6月28日,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的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家聚首天津大学,以“求实论坛”为平台,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最新进展。面对飞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学,专家提出,国人要早做准备。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张春霆把本世纪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视为第四次科学浪潮。他说:“合成生物学在人类认识生命、揭示生命的奥秘、重新设计及改造生物等方面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代表了下一代的生物技术。”他同时提醒,合成生物学研
  本报讯(通讯员 宋雪峰??记者 冯国梧)6月28日,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的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家聚首天津大学,以“求实论坛”为平台,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最新进展。面对飞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学,专家提出,国人要早做准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张春霆把本世纪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视为第四次科学浪潮。他说:“合成生物学在人类认识生命、揭示生命的奥秘、重新设计及改造生物等方面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代表了下一代的生物技术。”他同时提醒,合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社会效益与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不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国内要早做准备,从开始介入就要在生物安全、伦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以保证合成生物学健康快速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所需的相关支撑技术研究方面并不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如大规模测序、代谢工程技术、微生物学、酶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基础。如何对现有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已有的良好研究基础,从医药、能源和环境等产业重大产品入手,抓住合成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创建可控合成、功能导向的新代谢网络和新生物体,引领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和自主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大学科技处处长元英进教授在报告中建议,我国要紧跟合成生物学科技前沿,在功能模块的合成与检测,新生命功能的设计原理,合成基因网络建模、噪音传递、可调性、鲁棒性、稳定性分析,合成生物系统的微调、进化,生物网络的解耦、抽提与网络重构,合成生物系统新功能的集成与优化等六个方面开展研究。

  

  背景资料: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在21世纪刚刚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的办法不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完全是相反的,它是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一步步建立零部件。与基因工程把一个物种的基因延续、改变并转移至另一物种的做法不同,合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生物体系,让它们像电路一样运行。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105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