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科技发展 >>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落户中国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落户中国
2011年06月06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李大庆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68人参与

本报北京6月3日电(记者李大庆)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6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建立“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的协议。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世界遗产空间机构。在此前的5月27日,unesco总干事博科娃已代表unesco在该协议上签字。空间信息技术用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主管世界遗产工作的unesco自2001年开始,便与相关国际机构发起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监测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开放计划”。同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
  本报北京6月3日电(记者李大庆)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6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建立“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的协议。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世界遗产空间机构。在此前的5月27日,UNESCO总干事博科娃已代表UNESCO在该协议上签字。

  空间信息技术用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主管世界遗产工作的UNESCO自2001年开始,便与相关国际机构发起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监测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开放计划”。同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在国际国内开展了系列活动,并于2005年加入了上述“开放计划”。

  在多年工作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于2007年5月向UNESCO提出在北京建立“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的建议,获得UNESCO积极支持。该提案于2008年4月获UNESCO第179届执委会审议通过,2009年10月获UNESCO第35届大会批准,2011年4月获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依托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建设,利用其拥有的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对地观测能力和专业人才优势,可为UNESCO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它的建成将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全球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圈保护等研究领域以及促进我国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提高国际声誉等方面做出独特的贡献。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冯浩)
我要跟帖
68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