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环保法案”(grenelle2)要求,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将被强制性要求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其中包括要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该法案已于2010年7月12日通过,2011年7月1日将开始试运行至少1年。事实上,航空业已被欧盟单方面要求纳入欧盟减排量交易系统(euets),受到限额排放的限制。“作为全球化产业链条上的供给方,中国的大部分外贸型企业在国际形势要求下已经具有积极的应对态度。”北京环境交易所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朱俐4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
法国“新环保法案”(Grenelle2)要求,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将被强制性要求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其中包括要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该法案已于2010年7月12日通过,2011年7月1日将开始试运行至少1年。
事实上,航空业已被欧盟单方面要求纳入欧盟减排量交易系统(EUETS),受到限额排放的限制。
“作为全球化产业链条上的供给方,中国的大部分外贸型企业在国际形势要求下已经具有积极的应对态度。”北京环境交易所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朱俐4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的3月24日,“国内首家PAS2060碳中和审定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济丰集团由此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家被审定实施PAS2060碳中和的企业,英国标准协会(以下简称“BSI”)将为济丰提供其独立制定的证实碳中和规范(PAS2060:2010)服务。
PAS2060是BSI继2008年10月发布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认证标准PAS2050后,于2010年5月在英国发布的由其独立制定的证实碳中和规范。
“碳关税”前奏?
“如果真要求这样做,标注‘碳标签’,我认为这很可能是碳关税的前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早在2008年11月19日,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已经通过新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业纳入到欧盟减排量交易体系(以下简称“EUETS体系”)中。法案规定,自2011年3月起,全球飞往欧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须向欧盟提交监测报告,以得到免费排放配额。
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欧盟之所以选择航空业“碳排放”先行,是因为航空业在碳计算方面属于较简单的产品。各航空公司即使不提供自己的碳足迹,但飞行公里数、耗油量、飞行时间和旅客人数都是一目了然的,这样,飞机落地后欧盟很容易算出碳排放数。
据悉,目前全球有2000多家、中国33家航空公司都在欧盟强制名单中。
法国“新环保法案”(Grenelle2)则要求碳含量标示可以通过标记、标签、张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英国2007年3月推出全球第一批加贴碳标签的产品,日本、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紧随其后也相继推出碳标签计划。
日本农林水产省近日宣布,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正在积极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ISO14067,其内容架构以英国PAS2050(《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为主要参考依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ISO14067-1Quantification(量化/计算)和ISO14067-2Communication(沟通/标识)。目前已进入“委员会草案”阶段,预计在今明两年内发布。
而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26日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提议从2020年起,对不实施碳减排的国家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一吨二氧化碳大约征收10—70美元。
“如果说欧盟采用的是‘碳标签’等技术性壁垒,美国已明确表示要收‘碳关税’。”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说。
“碳计算”及“认证”障碍
相比较航空业的简单易算,其他商品碳足迹的计算并不简单。
“‘碳标签’看似容易,计算起来却很复杂。”林伯强表示,“正因如此,我认为,‘碳标签’短期内实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制造、到储运、到销售、再到报废过程中,牵涉的条件很多,要算出每个环节的碳排放量,本身是件很难的事。”
“不同的产品进行‘碳足迹’盘查的难度也不尽相同。有些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同工业产品不一样,其环节多、过程长,中间数据的获得和计算都是难以尽快解决的问题。”朱俐告诉本报记者,“尤其对于LCA(life Cyclea Accounting,全生命流程核查),更是一个复杂过程,且涉及颇多领域的问题,目前仅有少数行业的少数产品能够有较为完善的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也是比较复杂的。”
据了解,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近日将对首批9家上海虹口区的重点工业企业展开碳核算。由此,上海企业碳核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上海环交所总经理林健表示,首批参与碳核算试点工作的企业,涵盖了医疗器械、建筑设备、电气、电子材料等多个行业。
“目前国际上有关碳足迹盘查的标准,使用得比较多的包括ISO-14064、14067,PAS2050,GHGprotocol等。但是这些标准大部分只是一个指南,面对具体的产品,其复杂程度不同,难度也不同。考虑到不同领域间虽然核算原理相同,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差异较大,这些标准并没有被完全应用到各个领域。”朱俐说。
据记者了解,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PAS2050中文版发布会,以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在中国试点工作。
“而熊猫标准是专为中国市场设立的自愿减排标准,从狭义上确立减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广义上规定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朱俐向本报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英国瑞碳(ARREON CARBON)是一家较早进入中国、专注于购买碳减排量的国际买家,目前正致力于从中国企业购买“经核证的碳减排量”、开发和投资碳减排项目。该公司2008年以10欧元一吨的价格购买了宝钢高炉煤气发电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150万吨,连买5年。
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排放、碳标签、碳金融等,现在算起来不是件靠谱的事,发达国家忽悠的成分居多。”
该人士表示,“碳排放”不仅核算难,统计、监管、核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