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一个人们已然习以为常的名词。随着全国用电高峰的来临,“电荒”又一次像季节轮回一样走向我们的生活;而且,“电荒”范围不断扩大,淡季“电荒”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近日,国家电监会举行了《2010年度电力监管年度报告》发布会,据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发电量为42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5%,比上年提高8.18个百分点。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发电量为34145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为6863亿千瓦时、核电发电量为768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为502亿千瓦时;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0.76%。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
“电荒”,一个人们已然习以为常的名词。随着全国用电高峰的来临,“电荒”又一次像季节轮回一样走向我们的生活;而且,“电荒”范围不断扩大,淡季“电荒”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近日,国家电监会举行了《2010年度电力监管年度报告》发布会,据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发电量为42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5%,比上年提高8.18个百分点。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发电量为34145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为6863亿千瓦时、核电发电量为768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为502亿千瓦时;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0.76%。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量随之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由于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缺口十分明显,“能源危机”因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人们关注的焦点。停电、气荒、油价高涨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化学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新能源发展前景如何?核能利用又将何去何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将为我们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专家解读
发展新能源相对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
“中国的能源需求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急剧增长的。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我国化石能源的生产量相对不足,因此,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能源供给。然而,国际能源市场充满了不稳定因素,比如,中东局势造成的油价波动就会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进而给经济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积极寻找、开发利用新能源。”郭玉国研究员这样说。
新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郭玉国研究员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也能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安全。此外,新能源还具有清洁程度高、环境污染少的特质。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其推广应用,是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化学
谈到化学与能源的关系,郭玉国研究员说:“化学是新材料发展的源泉,在科学发展史上,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取得过很大的成就。其实,能源利用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柴草等常用能源所提供的能量都是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多种新能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能源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过程,能源消费的90%以上都依靠化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