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孟宪军记者王春)在5月24日复旦大学举行的校庆106周年第45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式上,校内青年学者代表、中青年校友代表与全校师生分享学术经历。四位青年学者先后讲述了自己的研究故事,表示只有对研究充满热情和兴趣,才可能有发现的眼睛,并且持之以恒。哲学学院的青年学者丁耘认为,把一时的兴趣转化为终身的志趣是求学的首要条件。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组长叶甜春研究员的经验是“淡定”,并且懂得与团队合作。公共卫生学院的青年教授阚海东认为科研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本报讯 (孟宪军 记者王春)在5月24日复旦大学举行的校庆106周年第45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式上,校内青年学者代表、中青年校友代表与全校师生分享学术经历。
四位青年学者先后讲述了自己的研究故事,表示只有对研究充满热情和兴趣,才可能有发现的眼睛,并且持之以恒。哲学学院的青年学者丁耘认为,把一时的兴趣转化为终身的志趣是求学的首要条件。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组长叶甜春研究员的经验是“淡定”,并且懂得与团队合作。公共卫生学院的青年教授阚海东认为科研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同样可以发现线索和乐趣。
但是让学者长期安心研究,还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报告会上针对“学术与行政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表示,大学只有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才能为学校的学术发展提供根本的保障。杨玉良认为,学术与权力都需避免一方独大的情况,但由于目前学术在庞大行政系统下处于弱势,当前更加要注意关注避免行政对学术的无端,甚至是野蛮的干预。
据悉,该校将制定被形容为“复旦宪章”的大学章程,规定校长及行政负责人退出学术和教务委员会,以此摒除行政权力对教学的过度干预,此举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先声,并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