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获得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景莉在她的光信号保鲜柜前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些孩子的奇思妙想,如此而已。你错了,仔细浏览这些作品,你会发现其中不少项目都打上了岭南人注重务实应用的地域文化精神。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发明秀,创新秀。158项作品已获国家专利或正在申请6月11日至12日,在广东科学中心第九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现场,有一个题为“一种蔬菜水果保鲜的光信号技术物理方法及光信号发生装置”的项目,它的发明者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陈景莉,该项目获得了本届评选的一等奖。陈景莉
一等奖获得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景莉在她的光信号保鲜柜前
???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些孩子的奇思妙想,如此而已。你错了,仔细浏览这些作品,你会发现其中不少项目都打上了岭南人注重务实应用的地域文化精神。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发明秀,创新秀。
158项作品已获国家专利或正在申请
6月11日至12日,在广东科学中心第九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现场,有一个题为“一种蔬菜水果保鲜的光信号技术物理方法及光信号发生装置”的项目,它的发明者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陈景莉,该项目获得了本届评选的一等奖。
陈景莉介绍说,她的这款光信号保鲜柜,利用低能脉冲光的照射原理就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对蔬菜进行保鲜,不但保鲜效果好,而且既环保又省钱。她举例,像通菜(北方叫空心菜),最长曾经做到可以保鲜60天。她还特别指着这台保鲜柜的两个耗电装置说,耗电量很小,一个只有8瓦,另一个也就13—15瓦,非常节能。
在陈景莉的发明简介中有这样的文字:经查新,本研究课题未见其他文献报道;本发明获得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下面还注明了国际发明专利号和国家发明专利号。
从陈景莉的发明可见一斑,这届展会的项目质量的确超出人们的想象。
据介绍,“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自2003年启动,至今已历8届,参赛作品从第一届的195项,发展到今天第九届的771项,参与的学校越来越多,参与的学生和老师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呈上升发展的好态势,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本届展会展出的771项作品中,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或专利申请的作品数量有158项,是历年之最,比去年增加约48%。
创造灵感源于生活
本届的小发明、小创造作品,涉及领域广泛,作品大部分源于孩子们身边的生活,是他们平时热爱生活、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将书本所学应用于实践的体现。在选题方面不乏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环保、节能、健康等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及他们富有的对社会的责任和爱心。
例如,新驾驶员上路常常会把油门误当刹车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冯杰伟和来自协和小学林纪光的发明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到了这一点。
据了解,冯杰伟的这项发明目前已获得国家级专利受理,并且已有知名的汽车制造厂商与他接洽。估计这项发明经过进一步的改良和完善,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
而小学生林纪光的油门感应器则是利用红外线感应的原理训练新驾驶员辨别油门和刹车的感觉。
地铁站上,列车车厢与站台总是有那么点距离,没到一站,播音员还要提醒旅客上下车注意这段距离,以免失足间隙受伤。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的曹南超小朋友注意到这种情况,他发明了一种遥控装置,这次也获得了一等奖。用他的发明,地铁屏蔽门打开后,一按遥控器车厢的地板就会伸出一段像座活动小桥,把那段“距离”填上。
在向人们演示他的发明时,曹南超遗憾地说,现在还只是遥控的,他还准备研发更新换代“产品”,他理想中最好是做成全自动的装置。当人们追问,有没有把自己的发明提交给广州地铁公司时,曹南超说,没有,还需要改进。
评选活动落户广东科学中心
“从去年第八届开始,‘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固定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这是以发明创造为主题的全省性少年儿童科技活动与亚洲最大的科学中心两个平台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的活动,也将进一步丰富科学中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内涵。”广东科学中心主任王可炜对这项活动终身落户该中心十分满意。
广东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邝伯麟也认为,“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固定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并集中当年参赛的优秀作品免费向公众展出,这不仅与广东科学中心的定位内在一致,同时还可以通过借助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普场馆——广东科学中心的辐射力,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提高活动的社会效益,引起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发明创新活动的广泛关注,从而更好地推动少年儿童发明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据了解,本届发明奖评选除了评出一二三等奖、“作品专利申请鼓励奖”和组织奖外,还吸引了香港地区的中小学生前来参展,香港岭南钟荣光博士纪念中学的《厨房八爪鱼》等5项作品获得了大会的特别奖。据悉,港澳地区的学生作品也将是日后参赛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杞人 晶平)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