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鲍光耀因技术创新成绩显著,他以一名普通职工身份被公司破格提拔为机械工程师,今年当选全国劳模;冯振波也因为技术创新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劳模。”福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傅春英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五一”表彰大会,福州市有14位同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60%因为创新成绩突出而获评。“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职工群众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福州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把保护、调动起来的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
“农民工鲍光耀因技术创新成绩显著,他以一名普通职工身份被公司破格提拔为机械工程师,今年当选全国劳模;冯振波也因为技术创新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劳模。”福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傅春英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五一”表彰大会,福州市有14位同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60%因为创新成绩突出而获评。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职工群众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福州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把保护、调动起来的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用职工们的话说,一定要唱响“咱们工人有智慧”。
培训,提升职工创新能力
“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是近年来福州工会提升职工技能的思路。“坚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赛,为职工提高业务能力创造条件。”傅春英说,通过各种培训,使职工创新有了更牢的根基。
抓好学习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开展读书自学和教育培训活动,坚持学习教育与技能培训双管齐下,推广企校联合办学试点的实践经验,扩大效果。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将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优秀技能人才培养、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等内容纳入工资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签订范畴,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施行《劳动合同法》等有效制度进行监督检查,推进职工学习培训取得更大实效。
职工技协活动基地是具有福州特色的基层群众性科技创新基地。“应用技术人员集中的优势,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大力开展协作创新活动。”傅春英告诉记者,目前福州许多企业都设立类似的基地,职工技协创新协作和技能培训基地——去年,市职工技协下属的技术培训鉴定中心举办各类工种技能培训11期,培训技工、农民工500多人次。
福建省一电建职工技协,建设省、市焊工培训基地,应用技协“五小”创新成果,对内大量培训高素质的职工,对外培训大量的农民工。福建省电力试验院职工技协成立了职工实现发明创造的创新基地。院职工技协近三年提供30多个项目参与市级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和全国发明创造活动,取得优异成绩。他们还帮助其他单位职工发明者开展技术攻关开发出“垃圾裂解炉”尾气发电实现无烟囱零污染零排放技术,帮助“太阳能高温应用”、“风力发电机”、“冰雪高空电线破冰机”等项目进行协作攻关取得一系列成果。
为提升职工的发明能力,福州市职工技协在做好培训的同时,加强协作力度,重视企业、发明者、大专科研院所三结合,经常邀请部分专家和有实践丰富经验的技师、能工巧匠和发明者对未完善的创新设计进行会诊攻关,指导职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帮助他们申报专利。各重点项目大部分与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帮助下实现创新成果。同时市职工技协也经常组织专家、技师和发明者深入企业参加会诊攻关,推进项目与企业结合,特别是推荐“节能减排项目”向企业转移活动,受到了企业欢迎。
为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市职工技协继续发挥技师分会的作用。经常组织技师学习创造学、新知识;组织他们参与职工发明项目攻关、会诊,组织职工参与技师培训与鉴定;组织教授专家参加市优秀技师评审等工作。
福州市现有农民工55万人,这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但文化素质较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动手能力强,但文化素质低还是阻碍了发明创新。”为提升这一群体的文化素质,2004年,福州市在农民工最为集中的福州开发区和基建系统,创办了农民工素质教育学校,建立健全各种素质教育机制,广泛开展“走出车间,走进课堂”活动。
农民工素质学校有力提升了农民工的素质,涌现出了一大批自学成才,在技术革新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民工。林志银是华映光电电子枪厂的农民工,原先只有中专文化程度。在工友的介绍下,他到福州经济开发区农民工素质教育学校上课。现在,他不仅拿到了本科的学历证书,还被厂里聘为工程师,评上了省劳模、全国劳模。“感谢开发区开展‘走出车间、走进课堂’活动,是农民工学校让我有了一技之长。”林志银说。到目前,开发区共同经济技术“创新小组”、“示范岗”、“师带徒”等组织1300多个。全区6.5万名农民工中有3万多名学到两门以上技能,有4万多名职业技能水平上一等级,13%获大专以上学历;涌现出各级劳模、先进职工、技术能手、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积极分子1800多名。
通过培训,职工创新能力大大提升。
引导,挖掘职工聪明才智
一场以职工创新为主题的“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目前正在福州全市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第二届福州市职工“金点子”大赛。去年,也就是在上一届,“金点子”大赛吸引了全市22万多名职工参与,征集到“金点子”超过6万条。职工参与热情之高,参与面之广,可见一斑。
“工会推动职工技术创新,要着力发挥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其中,工会组织要善于引导,挖掘职工聪明才智。”傅春英道出了福州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跃的奥秘。
为了进一步引导职工参与到创新中去,各级工会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对学有专长、立足本职、刻苦钻研、革新发明成果显著的职工,对在技术比赛中涌现出来的技术能手和技术尖子,不仅给予精神鼓励,还同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福州电业局工会出台《福州电业局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坚持每年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评审会,对当年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验收,并评选表彰优秀项目。仅2009年新开展了群众性创新项目8项,项目金额累计60余万元。“每年各类合理化建议及群众性创新职工参与率超过50%.”福州电业局工会主席张新告诉记者。
“精神层面的鼓励,更能激发我们的创新热情。”职工创新优秀代表、全国劳模王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企业职工向创新优秀者学习,在福州的许多企业都设立了职工技协,组织、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到技术创新中,企业则把职工创新能手视为企业最大的财富,在评先评优时,更是向其倾斜。与此同时,通过举办职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扩大活动的发动面和职工的参与面。
福建水口发电有限公司工会技协办李菁华告诉记者,该公司就有18个技协分会,76个技协小组,通过技协广泛开展协作攻关活动,如“完善监控功能”、“充分利用状态监测系统的数据”、“主变平台漏水治理方法”等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取得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平台,创新转化为生产力
“有能力搞发明创造,但没能力推广项目。”这是困扰许多职工在面对技术创新、发明创造时的最大难题。
职工有了创新能力,还需要为他们的创新解决后顾之忧。“创新只有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为寻求职工创新项目落地转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福州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参与“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全国发明展览会,举办金点子大赛、“五小”科技创新活动、职工小设计创新大赛等。
每年的6月18日,是职工发明者的一次盛会,由全国总工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在福州展出。福州市总工会积极抓住这一优势,组织职工优秀项目参展。“‘成果展’就是搭建平台,建立起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建立起项目成果、技术需要对接工作的经常化的机制。同时,通过这样一种示范效应,更好地引导、鼓励职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育职工与时俱进的开拓意识、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福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湘国说。
“来参展就是为了思想交流、为了技术切磋、为了项目对接。通过这一平台,我们的发明找到了‘婆家’。”职工发明者纷纷表示。
在每年的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福州都有300多项职工创新成果报名参展,大部分都获得职工创新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