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高新企业 >>  用工荒能否催生民工的春天?
用工荒能否催生民工的春天?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屈正州 打印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81人参与

■七日点睛媒体春节期间调查发现,“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农民工境遇的时来运转,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然。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现在的农民工后备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时减少600多万人,劳动年龄人口青黄不接的直接后果,便是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国家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诸项扶持政策,以及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如火如荼,都为当地农民提供了
  ■ 七日点睛

  媒体春节期间调查发现,“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农民工境遇的时来运转,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然。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现在的农民工后备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时减少600多万人,劳动年龄人口青黄不接的直接后果,便是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国家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诸项扶持政策,以及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如火如荼,都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不亚于外出打工赚钱的更多选择。再加之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务农所得的可观收益也使部分农民放弃了打工的念头。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农民工将外出务工作为次优选择的情势,无论是中西部还是东部的企业及其政府,应从中得出怎样的警示?

  顺应“人口红利”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更人性化的举措来善待农民工,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味指望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牟利,或是视农民工为“二等公民”,用脚投票只能是农民工的必然选择。对于政府来说,培育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以多种举措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都应是“民工荒”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民企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众所周知,民企是吸引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但如果强加于民企发展的束缚不能解除,促使其参与充分市场竞争的门槛不能降低,地方政府指望民企来带动就业,就只能是“又想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这样一厢情愿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这春天里”,一曲感人至深的《春天里》道尽了农民工兄弟在都市打拼的无助与辛酸。但如今的“民工荒”却告诉农民工兄弟,现在,该“慌”的已不是他们,而是用工企业和地方政府。在这种迥异于往昔的巨大转变过程中,农民工的福利保障与正当权益、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政府的发展目标,都会在这种看似窘迫情势的倒逼下走向共赢。(屈正州)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81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