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林均红记者徐兰山)从曾经的不毛之地,到版图面积100平方公里;从2000年开园建设,到2008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长沙高新区岳麓山高科技园(又称“麓谷”)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全面合作为依托,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业者乐园,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聚集创新资源的核心园区。10月18日,连续在长沙举办三届的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麓谷”创建以来,始终秉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讯 (林均红 记者徐兰山)从曾经的不毛之地,到版图面积100平方公里;从
2000年开园建设,到2008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长沙高新区岳麓山高科技园(又称“麓谷”)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全面合作为依托,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业者乐园,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聚集创新资源的核心园区。10月18日,连续在长沙举办三届的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
“麓谷”创建以来,始终秉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创业,通过吸引和使用一流人才,促进了园区创新创业的蓬勃开展。截至目前,长沙高新区已建立7大学科门类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占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的72%,占全省的38%,研究领域涵盖区内四大优势产业和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学科结构合理、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园区经济的博士后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麓谷”吸引了大批博士后等高科技人才创业,教授、博士等高科技人才领办各类科技企业150多家,袁隆平、黄伯云等13名院士在园区内领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园区企业与23所驻长高校、7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近400个,共建国家级工程中心6个、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8个,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大本营。
从2007年起举办的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成功实现了产学研金一体化的深度结合。决策者们以此为契机,通过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吸引和使用一流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的高层次智力聚集和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据统计,科交会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0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1500多家海内外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科技中介和投融资机构的人才加盟和技术合作。一批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精英纷至沓来,在“麓谷”安营扎寨。
人才的聚合,为第一生产力注入了无穷活力。“麓谷”针对自身产业发展的特点,在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总部孵化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等五大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长沙高新区将完成40平方公里产业开发建设,打造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6大产业集群和5大专业园区。届时,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科技服务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可望突破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