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中国高新网 >> 新 能 源 >> 赵政才: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
赵政才: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
2011年06月12日
来源:   字号T|T 有0人评论 有81人参与

对以“陕北速度”著称的榆林来说,未来五年或将迎来一个拐点。过去5年间,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市以gdp年均18%、财政收入年均42.95%的速度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陕北速度”。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已然成为陕西经济第二极。2010年全市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9%、4.8%和11.4%,油气当量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6%。能源一度创造了陕北奇迹,但榆林的主政者发现,这是一条不可持续的路。为此,榆林市已经适时将其发展战略从跨越式发展,调为可持续发展。但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注入榆林这样一

对以“陕北速度”著称的榆林来说,未来五年或将迎来一个拐点。

过去5年间,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市以GDP年均18%、财政收入年均42.95%的速度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陕北速度”。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已然成为陕西经济第二极。2010年全市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9%、4.8%和11.4%,油气当量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6%。

能源一度创造了陕北奇迹,但榆林的主政者发现,这是一条不可持续的路。为此,榆林市已经适时将其发展战略从跨越式发展,调为可持续发展。但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注入榆林这样一个重化工城市,并非易事。所幸,榆林市决策层已经从战略上做了调整,并在积极申请陕西省内的低碳试点城市。

赵政才对本报记者介绍,在榆林的“十二五”规划中,榆林市提出要发展高端低碳产业体系,构建“1234” 十大产业,以平衡能源产业与非能源产业之间的比例。据他介绍,所谓十大产业,即壮大以煤炭为代表的一个资源型优势产业,突破煤炭热解、现代农业等两个特色产业,培育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三个接续产业,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生活服务等四个支撑产业。

结构调整高碳产业

榆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

《21世纪》:榆林2010年的一二三产业的产业比例是多少,“十二五”期间计划做什么样的调整?结构调整的难度在哪里?

赵政才:在2010年,这个比例是5∶69∶26。,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特征。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内部结构轻重比例悬殊。作为资源型城市,目前榆林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5%。同时,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又很突出,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建立起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2010年,全市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8.3%,采掘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1.6%,一次能源产量占全部能源产量按标煤折算达到93.3%。能源经济一枝独秀,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能源化工下游和配套产业发展不足,非能源化工产业被边缘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三高一低”粗放型经济典型特征明显,仍未摆脱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

长期粗放的发展方式必然带来环境破坏、资源枯竭,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为此,“十二五”期间,榆林提出在资源开发成长期实施主动转型战略,构建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高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具体讲,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要超过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工业内部结构大幅改善,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份额力争突破5%,以光伏、风能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

3

(责任编辑:刘硕楠)
我要跟帖
81人参与 0人评论
用户  密码  自动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商讯
新闻图片
中兴反击华为诉其三项专利侵权苹果未发布新一代iPhone手机致股价下跌1.6% 京沪高铁动车配3G无线网络 本月内投入运营站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IBM:创新是一种科学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