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9日电(记者李大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有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国际论坛从来都是在其总部罗马召开。不过,今年第一次出现了例外。因为,这样的一个论坛今天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与上百位的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主持了论坛的开幕式。从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实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与适应性管理”大型国际合作计划。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在10多个国家推进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
本报北京6月9日电
(记者李大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有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国际论坛从来都是在其总部罗马召开。不过,今年第一次出现了例外。因为,这样的一个论坛今天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与上百位的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主持了论坛的开幕式。
从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实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与适应性管理”大型国际合作计划。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在10多个国家推进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中,中国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已分别被粮农组织列为保护试点。
由于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创性地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方案和保护办法,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特意“跳出”罗马,将本次论坛选择在中国举行。
本次论坛重点讨论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村生计的主要贡献,自然—文化与人类的关系,社会、文化和环境基础,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挑战的策略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途径等问题。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