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0汽车自主创新”于2010年12月25—26日在中国汽车名城——重庆市隆重举行。经过到会的上千名院士、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行业和企业代表等的深入交流和讨论,就20个专题形成了若干关于汽车自主创新的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会后的整理、提炼与多轮论证,院士、专家委员会形成了如下共识:1.汽车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汽车关系到人与货物运输的安全、舒适、畅通等,也直接影响到能源、环境、资源等方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还与国防和许多重要工程领域密切
第11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0汽车自主创新”于2010年12月25—26日在中国汽车名城——重庆市隆重举行。经过到会的上千名院士、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行业和企业代表等的深入交流和讨论,就20个专题形成了若干关于汽车自主创新的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会后的整理、提炼与多轮论证,院士、专家委员会形成了如下共识:
1.
汽车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汽车关系到人与货物运输的安全、舒适、畅通等,也直接影响到能源、环境、资源等方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还与国防和许多重要工程领域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汽车的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汽车发展带来的问题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解决,如发展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做好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等。节能、环保、安全、畅通等方面的新挑战实际上也给汽车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一个新机遇。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电子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正在开创汽车领域一场新的革命。汽车从概念设计到原理设计,从产品定义到结构设计,从材料、工艺和装备设计到制造过程控制,从生产模式到运营模式等都面临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将使汽车的发展与人和自然更加和谐协调,从而实现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2.
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与销售的世界第一大国,并且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中国汽车技术与产品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其产业链长,经济和就业带动作用大,汽车产业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支柱产业。然而,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支柱产业不仅影响经济质量和经济安全,还可能因为其缺乏持续竞争力带来就业等社会问题。同时,在能源、资源、环境和安全等新挑战下,独立自主探索汽车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技术与文化,有可能找到一条人、车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大力开展汽车自主创新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期待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五年达到国际水平,在未来的十年位居世界汽车强国之列。只要我们立志去做,有梦想有行动,并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应当也一定会对世界汽车技术的进步做出独特贡献。
3.
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方面的、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支撑,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植和相关管理机制的培育。产学研相结合是促进和加快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培养高水平汽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的及时、有力引导和先进的金融机制与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汽车技术创新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能有效保证汽车技术创新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因此,创新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机制是快速提升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各有关方面应当既从本身利益出发,也从国家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和支持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汽车自主创新,并且要从内涵上加强结合与互动。
4.
汽车技术涉及多学科,汽车自主创新必须及时、充分地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与开发成果才能保证其高水平和先进性。国际水平的汽车自主创新必须走开放联合的多学科协作之路,既要打破国内学科界限实现真正意义的大联合,也要实现国际范围的实质合作。汽车自主创新必须真正掌握基于科技知识的正向开发关键技术,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信息等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等相关技术是支撑高水平汽车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汽车金融、贸易、保险和文化等产业对汽车自主创新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5.
要实现高水平的汽车自主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探索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以便在有效应对能源、资源、环境等挑战的同时满足人们对汽车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新能源汽车技术代表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节能汽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无论采用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汽车的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安全、畅通、经济的有效途径。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交通物联网等既是汽车与交通信息化的载体,也是汽车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人、车、路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是优化汽车交通体系的未来趋势。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