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对未来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既体现了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衔接,又突出了“十二五”期间战略性的需求,布局全面,措施有力,针对性强,是“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纲领和行动指南。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对未来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既体现了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衔接,又突出了“十二五”期间战略性的需求,布局全面,措施有力,针对性强,是“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纲领和行动指南。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之中,《规划》的制定和发布,为高校科技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动力。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规划》精神,把贯彻落实《规划》同深入实施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教育与科技的结合,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十二五”高校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一、按照《规划》部署,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和教育,互为依托、互为支撑、互为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共承担各类课题153.3万项,争取科技活动经费3324.2亿元,发表国际论文63.4万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2项,技术发明奖151项,科技进步奖711项,高校年度获国家科技三大奖份额均已超过了50%。截至2010年,全国高校共有科技活动人员近40万,研究与开发人员(r&d人员)保持在35万左右,折合全时近19万人年。高校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高校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一些体制、政策障碍制约了高校创新潜力的发挥;队伍整合难、资源共享难、筹集自由研究经费难、重大成果产生难、科研成果产业化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科技评价过于注重量化指标,一定程度上诱发了科研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现象,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影响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1】【2】【3】【4】【5】
(责任编辑:汪舟(实习))